2025年央视总台春节期间,一则公益微短剧《奶奶的日历》细数奶奶与孙女之间的相互思念和牵挂的种种“琐事”——女孩返乡过年时偶然发现,多年来奶奶一直在日历上记录着自己长大成人的点点滴滴,“时光逝去,爱不曾老去”,作品以中国人传统的亲情观念直抵人心……
同一时间,游戏《和平精英》为主题的一部短剧也破圈而红,“平底锅挡子弹”的幽默谐趣、古镇巷战秒转银色太空舱的炫酷,电影级叙事语言唤醒无数老玩家们的热血记忆,召唤他们拾起“武器”重回“战场”……
带着对这两部短剧幕后创作的好奇,记者走入上海静安区愚园路1088弄,在这条被岁月“包浆”的老弄堂里,有一片闹中取静的创意空间。梧桐树掩映下,走过悦人的咖啡、美食与城市美学体验场所,记者敲开了上海观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观池”)的大门。
技术隐于幕后,情感跃于屏前
在观池的虚拟制作影棚,一幅巨大的LED屏幕赫然在目。“这是索尼黑彩晶B系列,屏高5.4米、弧长15.2米,总面积达到83平米,亮度最高能达到1800尼特。”观池虚拟制作技术总监韩冰告诉记者:“LED屏幕将后期制作环节前置,高质量的数字资产甚至可以媲美实景。”
记者在监视器里看到,帅气的男演员以闲庭信步的姿态,流连于欧洲的古老街道、图书馆和河畔咖啡厅——而实际上,这一切都在虚拟摄像机和虚拟银幕的配合中“穿越”完成。就连正午烈日到黄昏余晖的光影都可以一秒任意切换,人物与虚拟场景的交互生动自然,叹为观止。 正是这样的“所拍即所得”的工业化生产极大地压缩了影视拍摄的时间、人力和效率成本,数字科技为内容创意和生产插上了“隐形的翅膀”,韩冰说。
不过,在观池的价值链中,虚拟制作仅是创意落地的载体,而为客户提供剧本、演员、拍摄、后期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才是竞争力所在。以《和平精英》主题短剧为例,要让这样一款拥有庞大玩家基数的游戏衍生作品成功跨越“众口难调”的难关,仅靠呈现堪比国际一流水准的视觉特效远远不够。对于玩家而言,游戏中的种种体验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。因此,剧本着力于带领玩家瞬间来到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游戏世界——从正面“刚枪”时,凭借精湛操作完成一对多反杀,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热血沸腾之感;到面对跪地求治疗的敌人,带着几分调侃与戏谑的善意嘲讽瞬间;最可贵的是,并肩作战、携手闯过枪林弹雨,出生入死的兄弟情谊,和仅凭一个眼神一次击掌就能达成“懂的都懂”的珍贵记忆。
这种“技术隐于幕后,情感跃于屏前”的创作理念,贯穿于观池诸多的商业定制项目。“客户常带着‘打造现象级作品’的模糊需求而来,而我们的核心能力是将这种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创意方案。”与普遍追求短平快商业变现的微短剧公司不同,观池聚焦高端客户的品牌价值的沉淀与延伸。
探索产学结合,同步、扩散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
如今,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渗透影视创作领域,不断催生从业者相互交流与学习的需求。在观池近期举办的以“AI电影工场”为主题的沙龙上,探索技术实践与人才培养成为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。观池创意技术总监郝振华展示了AI生产制作的最新作品和技术分析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不仅仅为影视内容制作带来降本增效,更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:“人工智能驱动下影视内容生产的发展趋势可谓‘未来已来’。”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作为国内首批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商业视频应用落地的先锋企业,观池自2023年起便持续构建技术转化生态链。企业技术团队与智谱AI、通义千问、腾讯混元及DeepSeek等前沿大模型展开深度合作,通过“技术接入-场景适配-流程优化”的三阶段验证体系,成功将人工智能工具链融入数字化制作管线。如今,公司已形成对最新技术适配方案的快速响应机制。
这种技术跃进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挑战。“当前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术,半衰期往往只有6个月,这就导致相关的教材可能出现刚出版就过时的现象。”郝振华指出,这种技术进化与教育体系的时间差,导致不少影视技术专业毕业生入职初期存在“技术脱节”现象。
针对行业痛点,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,观池以“AI电影工场”等形式,与同行、学子同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,推动产业与学界的协同发展。这也表明,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需要与教育资源进行更广泛、更深度的融合。
美林配资-美林配资官网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配资讨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