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不断攀升,消费场所的人流却日渐稀疏——三年新增48.8万亿元居民存款背后,是中国家庭日益收紧的钱袋子。
2025年6月,央行最新数据让经济学家们陷入沉思: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突破160万亿元大关,人均存款达11.4万元,户均32.6万元。
但另一组数据却描绘出截然不同的景象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春节加持下仅达4%,CPI连续25个月低于1%,部分月份甚至陷入负增长1。160万亿存款与消费市场的冷清形成刺眼对比。
01 钱去哪了:48.8万亿的储蓄洪流
翻开中国家庭的记账本,一组数字令人震撼:2022年至2024年,居民每年新增存款分别为17.84万亿、16.67万亿和14.26万亿。加上2025年一季度新增的9.22万亿,三年多时间居民储蓄暴增48.8万亿元。
这种储蓄热情创造了历史奇观——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比重从2016年的39.7%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0.9%,首次占据半壁江山。
然而消费市场却遭遇寒流。2025年1-2月,在春节消费旺季加持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4%。更令人忧心的是物价走势:2025年3月CPI同比下降0.1%,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CPI连续25个月低于1%。
“这完全颠覆了经济学常识,”一位银行分析师指出,“M2两年激增76万亿,远超GDP增速,这些钱本应推高物价,结果却出现通缩压力。”
02 不敢花钱:五大现实枷锁
收入与就业的焦虑阴影
在济南百花公园晨练的徐阿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:“每月退休金7000多,除了上老年大学,其他钱都攒着。要养老,还要准备支援孩子。”这种普遍心态背后,是收入增速放缓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。
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,上下游产业链遭受冲击;企业利润压缩导致员工薪资缩水;机关事业单位的“铁饭碗”也出现工资缩水。求职市场更是寒气逼人——文科生投简历如大海捞针,技术岗位竞争白热化。
债务重压下的喘息
“80后90后群体普遍背着几座大山:房贷、车贷、消费贷、信用卡透支。”金融专家分析称,“当收入增长时勉强覆盖,一旦收入下降或失业,债务立即成为沉重负担。”2022年居民贷款仅增加3.83万亿元,同比少增4.09万亿元,创七年来新低。
三座大山的现实挤压
教育、医疗、养老如同三座大山压在普通家庭身上。70岁的刘大爷每月退休金3800元,慢性病医药费自付部分就占去大半。当他需要陪诊服务时,半天200元的费用让他望而却步:“像我这样定期去医院的,去两三次就上千元,实在舍不得。”
资产缩水的财富焦虑
当人们辛苦偿还债务时,持有的资产却在缩水:部分城市房价拦腰斩断,许多80后90后财富瞬间蒸发一半;股市表现疲软,2024年9月大批投资者被套牢。这种财富负效应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。
消费场景的消失与限制
疫情反复冲击导致服务类消费场景受阻;市场信用缺失让消费者处处提防;老年用品购买渠道不畅——97岁老人家属为买护理床跑遍北京却找不到体验店的困境并非个例。全球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,而我国还不到1万种。
03 储蓄激增:经济循环的阻断点
居民存款激增正在深刻改变经济循环模式。银行系统内,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——定期存款占比从55.6%升至69%3。这直接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,净息差收窄。
更严峻的是货币传导机制受阻。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,形成 “资金空转” 困局。正如央行报告指出:“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、总需求不足,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,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。”
存款保险制度的变化也加剧了储蓄倾向。2025年实施的新机制将超过50万元部分改为按清算比例赔付,促使大额储户更加谨慎。
04 破局之道:让居民敢消费的四把钥匙
稳就业增收入是根本
“扭转预期的关键在于稳就业、提收入。”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。这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,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,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。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
山东社科院研究员崔树义指出:“养老服务供给呈‘哑铃形’,高端和基本服务多,普通老人消费得起的中档服务不足。”山东省已认定首批1631家普惠性养老机构,通过政府指导价让养老服务“付费可享有、价格可承受”。
创新消费场景与供给
临沂84岁的陆新民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的理由很有说服力:“每月3980元全包,比请保姆划算。”这种普惠模式值得推广。同时要打通消费堵点——山东计划2025年建设300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购服务站点。
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
当存款利率持续走低(三年期定存利率从3.05%降至1.95%),大额存单门槛提高(从20万升至30万),居民需要更多安全投资选择。专家建议采取“4321”配置法则:40%存国有银行,30%存股份制银行,20%存头部城商行,10%考虑优质农商行。
在济南某养老院的阳光房里,陆新民老人翻着子女新送来的相册,每月3980元的费用让他享受着有尊严的晚年。而在上海外滩的银行VIP室,一位企业主将刚收到的500万货款转为三年定期——尽管利率已跌破2%。
央行2024年第四季度调查带来一线希望:倾向于“更多消费”的居民占比升至24.9%,为近期高点。当教育、医疗、旅游成为居民未来三个月最想增加支出的领域,这些需求如同冰封河面下的暗流,等待着春风的到来。
解开160万亿存款的消费封印,需要的不仅是降息这把钥匙,更需收入保障、医养托底、消费场景重建的系统工程。毕竟,敢花钱的前提,是心无后顾之忧。
美林配资-美林配资官网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配资讨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