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千年来,蜀汉后主、季汉孝怀皇帝刘禅都是以“无能之辈”的形象出现的,甚至还被恶搞出“袁绍就是个付不起的阿斗”——那肯定是恶搞,刘备绝不可能说那样的话:其一,十八路联军逃董卓的时候,刘备还没娶甘夫人;其二,袁绍对刘备相当不错,刘备被曹操撵得无处存身,袁绍出迎二百里,连汉天子刘协在曹操那里也没享受过如此礼遇。
刘禅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,我们可以从“三国皇帝”的在位时间就能看得出来:从章武三年(223)年继位为帝改年号建兴,倒景耀六年(263年)蜀汉灭亡,连头带尾应该是四十一年,曹家和司马家皇帝的寿命都不长,无法跟刘禅相比,就连熬死了曹操、刘备、司马懿的孙权,黄龙元年(229年)五月二十三日正式称帝建立吴国,至神凤元年(252年)五月二十一日死掉,当了二十四年皇帝,也没能一统三国,我们能说他是猪八戒的脊梁——无能之辈吗?
刘禅投降是群臣的主张,他原本是想去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区固守待变的,至于那句“乐不思蜀”,估计您在司马昭充满杀意的眼神下,也只敢那么说吧?
刘禅没能一统三国,确实不如刘邦刘秀杨坚李渊,但曹操、刘备、孙权被称为盖世枭雄,不也是有胜有败,到死也没能看到三国一统?
说刘禅是英主,是不客观的,说他是昏君,当然更不准确——也就是罗贯中写的《三国演义》,为了反衬诸葛亮、姜维的忠贞和神武,才把刘禅塑造成了一个扯后腿的昏君。
我们将《三国演义》和三国史料相对照,就会发现其中至少有三处严重抹黑刘禅,其中最严重的第一次,就是他中了反间计:李严派都尉苟安押运粮草误期而被诸葛亮杖责,怀恨在心的苟安叛逃到司马懿营中,并受司马懿指使回到成都散布流言,“说孔明有怨上之意,早晚欲称为帝”。
刘禅居然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,致使诸葛亮在四出祁山完胜司马懿的情况下“宣孔明班师回朝”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那可能是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,不但在“斗阵”中大获全胜,还活捉了张辽的儿子张虎、乐进的儿子乐琳,所以诸葛亮仰天长叹:“主上年幼,必有佞臣在侧!吾正欲建功,何故取回?我如不回,是欺主矣。若奉命而退,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。”
毛宗岗批语:“三出祁山之师,为武侯之病而去,此仲达不知其去者也。四出祁山之师,为苟安之谮而去,此仲达先知其必去者也。”
史书记载,诸葛亮与曹魏七次交兵,只有两次出祁山,这一点但凡读过三国史料的都知道,这七次交战,没有一次是被刘禅召回来的,尤其是与曹真、司马懿先后交锋的那两年:“建兴八年秋,魏使司马懿由西城,张郃由子午,曹真由斜谷,欲攻汉中。丞相亮待之于城固、赤阪,大雨道绝,真等皆还。是岁,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。九年春二月,亮复出军围祁山,始以木牛运。魏司马懿、张郃救祁山。夏六月,亮粮尽退军,郃追至青封,与亮交战,被箭死。”
诸葛亮当年北伐陷入了一个怪圈:聚草屯粮一段时间就开始出征,吃光粮食就回来,攒够了粮食再出去,刘禅授予其全权,根本就不进行任何干涉,甚至连筹集粮草的事情,也都交给了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严。
李严也是个权欲很重的家伙,刘禅对李严都很宽容,又怎么会怀疑诸葛亮?用现在的话来说,刘禅要是听说诸葛亮想称帝,高兴还来不及呢。
刘禅不会,甚至也没权力在诸葛亮北伐时扯后腿,那么他会不会扯姜维的后腿呢?《三国演义》说那是必然的,其第一百一十五回“诏班师后主信谗,托屯田姜维避祸”中,一连抖了刘禅两条“黑料”:其一,听信谗言召回姜维;其二,作风不检点,还杀了有戴绿头巾之嫌的车骑将军刘琰。
罗贯中写《三国演义》,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总是会模糊时间概念,甚至还会颠倒时间和事件的因果关系(比如马超起兵和马腾被杀),但是他爆刘禅这两条黑料的时候,忘了把时间隐去,就给了我们切实考证的依据。
《三国演义》在这一回开头就标注了时间:“蜀汉景耀五年,冬十月,大将军姜维,差人连夜修了栈道,整顿军粮兵器,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。”
姜维做好战备才上表给刘禅,谯周当面反对并要求“陛下可降诏止之”,后主表示“且看此行若何,果然有失,却当阻之。”
谯周因为反对无效,就回家称病不出——虽然是要抹黑刘禅,但罗贯中也不能不承认,当时是刘禅在反对声音很大的情况下给予了姜维支持。
这边姜维在前线与邓艾互有胜负,罗贯中笔锋一转:“话分两头。却说后主在成都,听信宦官黄皓之言,又溺于酒色,不理朝政。时有大臣刘琰妻胡氏,极有颜色,因入宫朝见皇后,后留在宫中,一月方出。琰疑其妻与后主私通……令军以履挞其面数十,几死复苏。后主闻之大怒,令有司议刘琰罪。有司议得:‘卒非挞妻之人,面非受刑之地:合当弃市。’遂斩刘琰……时右将军阎宇,身无寸功,只因阿附黄皓,遂得重爵;闻姜维统兵在祁山,乃说皓奏后主曰:‘姜维屡战无功,可命阎宇代之。’后主从其言,遣使赍诏,召回姜维。维正在祁山攻打寨栅,忽一日三道诏至,宣维班师。”
时间既然确定为景耀五年,那么事情就好办了,史书记载的时间很明确:“是岁,姜维复率众出侯和,为邓艾所破,还住沓中。”
《三国志》卷三十三《后主传》和卷四十四《蒋琬费祎姜维传》的记载完全一致,都是姜维被邓艾击败撤军,跟刘禅一点关系都没有,卷二十八《王毌丘诸葛邓锺传》则记载邓艾没少在姜维身上捞战功:“甘露元年诏曰:‘逆贼姜维连年狡黠,民夷骚动,西土不宁。艾筹画有方,忠勇奋发,斩将十数,馘首千计,今以艾为镇西将军、都督陇右诸军事,进封邓侯。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。’二年,拒姜维于长城,维退还,迁征西将军,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。景元三年,又破维于侯和,维却保沓中。”
姜维跟邓艾打仗屡战屡败,其忠勇可嘉,但能力确实不如诸葛亮,罗贯中就只好把责任推到刘禅头上了,可能“一时疏忽”,又搞错了刘琰被杀的时间:刘琰被杀的时候,诸葛亮还活着呢,要没有诸葛亮点头,谁敢判处车骑将军死刑?
刘琰死亡时间绝不是景耀五年,这在《三国志》卷四十《刘彭廖李刘魏杨传》中有明确记载,事情经过与《三国演义》描述基本一致,但时间不对,刘妻胡氏进宫见的也不是张飞的女儿(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),而是吴懿的妹妹:“建兴十二年正月,琰妻胡氏入贺太后……琰竟弃市。”
诸葛亮薨逝时间,在《三国志》卷三十五中有明确记载,是建兴十二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。
说刘禅跟刘琰的妻子不清不楚,那是因为罗贯中也只能说是不清不楚,因为他也说不清楚:张飞的女儿肯定不会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,但也未必是弱女子,他怎么会任由刘禅胡来?
胡氏见的是“太后”,也就是吴懿之妹,而吴太后也不是刘禅的生母,两人根本就不可能住在一起。“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”,应该也是诸葛亮为了不给小人口实而下的命令——“政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”,杀车骑将军、禁止命妇朝庆这样的大事,哪轮得到刘禅做主?
按正史记载,刘禅既不曾在诸葛亮、姜维北伐时扯后腿,也没有“权力”诛杀车骑将军刘琰,这三件事明显是对刘禅的抹黑。
刘禅确实不是雄才大略之主,但说他就是个无道昏君,也是不公平的,那么在读者诸君眼里,刘禅能不能算一个守成之主?跟汉文帝、宋仁宗、明仁宗、清仁宗相比,他的综合评分能否及格?
美林配资-美林配资官网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配资讨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